從7月起,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開始閉館進行整體改造提升,著力打造國家一級博物館和5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古代壁畫保護修復研究基地。
今日,洛報融媒記者獲悉,自閉館以來,該博物館加緊推進整體提升工程施工前相關工作,繼“三通一平”后,目前已啟動文物勘探工作。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及北魏宣武帝景陵保護整體提升項目(一期)館區(qū)內部整體提升工程是今年的洛陽市級重點工程項目。為充分展示館藏文物,該工程將擴大原有展廳面積,在玄堂北部及壁畫館南部新建下沉庭院和地下展廳。
目前,洛陽市文物勘探中心正在建設工程范圍內開展文物勘探,預計此項工作將于9月6日完成。文物勘探是調查了解地下文物遺跡分布情況的重要手段,不僅是進行考古發(fā)掘的依據,也是保證地下文物免受建設性破壞和保證建筑工程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館址:火車站83路,市區(qū)27路直達
來源: 洛陽網,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
2020年從開年就是個不尋常的年份,隨著疫情的發(fā)生到國內的有效控制,很多企業(yè)受疫情的影響,不能吸引更多的客戶,所以就想通過網絡的形式,開啟更多的營銷方式,用戶可以通過在線VR體驗的形式,實景了解場地信息,確定預定企業(yè)所提供的各種服務。
2020年10月20日,江西省美術館正式推出官方線上展廳服務。線上展廳采用VR虛擬現實技術生成三維展廳全景畫面,讓網友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身臨其境般的體驗。
中華姓名博物館又稱南溟黎公祠,如今也被改建為中華姓名博物館,與圖騰博物館互相呼應。走入博物館,便受到兩旁一個個雕塑人像的“夾道歡迎”。這里陳列著100個百家姓氏始祖的雕塑,栩栩如生。博物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橫亙”在祠堂正廳的巨型字典———長5.6米,寬3.4米,共53頁的《起名字典》。這本要三個人一起才能翻動的字典,記載了各個姓氏的來源、變化及意義,是一本起名字用的工具書,據稱正準備申報“世界上最大的字典”的吉尼斯紀錄。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這無疑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活態(tài)靈魂”,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而非遺文化展廳的出現,盡顯文化記憶、魅力無窮。近年來,玉林村村以古蠔油為主題,烹飪蠔油,舉辦文化節(jié),生動有趣地促進了村民的參與,創(chuàng)造了當地的品牌特色。如今,三灶蠔油已被成功批準為金灣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北京市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至三級,中國科技館自7月23日起有序恢復開放,目前僅開放主展廳。同時,科技館還將在暑期推出“云享科學”系列活動,將科普內容移至云端。
廣州東平典當博物館是內地首家典當博物館。古建筑平面呈方形,北側高五層,南側高四層,建筑物外立面呈碉樓狀。如今僅存當鋪的倉庫樓,四面都有開窗,窗口都是內大外小,花崗巖石窗套,屋頂建有女兒墻,使得整幢建筑外觀上呈現出碉堡狀。屹立百年的東平大押,見證了羊城物事的興、衰、榮、辱。
8月25日,濟寧市任城區(qū)漢文化博物館及漢園文創(chuàng)中心啟用,標志著任城區(qū)推動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邁上了新的臺階。
據外媒報道,現如今藝術家們可以使用各種復雜的工具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但在36,000年前還沒有先進的iPad或平板電腦。史前人類利用洞穴進行藝術活動,而法國肖維巖洞(Chauvet Cave)恰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史前藝術遺址之一。由于它也不對公眾開放,所以人們不不可能自己進入。
上海信可威展覽設計公司專業(yè)從事展廳設計裝修、展會展位設計、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chuàng)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